光學玻璃能改變光的傳播方向,廣泛用于光學儀器的透鏡、棱鏡等。光學玻璃作為光學系統的一個組成部分,必須滿足光學成象的要求,因此在生產制造中對光學玻璃質量的要求很高。 可見,光學玻璃質量的判定也包括某些特殊的和較嚴格的指標。
光學常數及其一致性
每種光學玻璃對不同波長光線有標準折射率數值,實際生產中需嚴格控制折射率與標準值的偏差范圍(通常要求容差在±0.01以內)。同批玻璃的折射率一致性至關重要,以便于儀器統一校正。
透明度與光吸收系數
光學系統成象的亮度和玻璃透明度成比例關系。光學玻璃對某一波長光線的透明度以光吸收系數Kλ表示。光線通過一系列棱鏡和透鏡后,其能量部分損耗于光學零件的界面反射而另一部分為介質(玻璃)本身所吸收。前者隨玻璃折射率的增加而增加,對高折射率玻璃此值甚大。因此對于包含多片薄透鏡的光學系統,提高透過率的主要途徑在于減少透鏡表面的反射損耗,如涂敷表面增透膜層等。而對于大尺寸的光學零件如天文望遠鏡的物鏡等,由于其厚度較大,光學系統的透過率主要決定于玻璃本身的光吸收系數。通過提高玻璃原料的純度以及在從配料到熔煉的整個過程中防止任何著色性雜質混入,一般可以使玻璃的光吸收系數小于0.01(即厚度為1厘米的玻璃對光透過率大于99%)。
表面質量
表面缺陷(如劃痕、麻點)需嚴格控制,通常以微米級尺寸限制(如40/20標準:劃痕≤40μm,麻點≤20μm)。高精度區域采用等效直徑法評估,確保整體裝配質量。
光學均勻性
內部光學性能需高度一致,避免因應力或雜質導致的光學畸變。有色玻璃需通過精密退火消除永久應力,顯色玻璃則需控制顯色溫度和時間以穩定光譜特性。
尺寸精度與應力控制
光學零件的尺寸需符合設計標準,確保裝配精度。同時,玻璃內部應力(如熱應力)可能影響性能,需通過退火工藝有效消除。
總之,光學玻璃質量判定需綜合考量折射率一致性、透明度、表面質量、光學均勻性及尺寸精度,確保實際成像與設計預期一致。